第五附属医院(楚雄彝族自治州中医医院)

一、历史沿革

楚雄彝族自治州中医医院成立于1979年,2003年组建为云南省彝医医院,历经40余年发展,医院已发展成云南省集中医药、彝医药医、教、研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是全国重点民族医医院、全国彝医药标准化研究推广基地、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是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云南中医药大学附属彝医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楚雄指导医院;是第二批国家级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中国创伤救治联盟创伤救治中心建设单位、楚雄州创伤急救治疗中心;下设二级法人单位楚雄州彝族医药研究院。  

医院分东西两个院区,占地面积117亩,西院区以现代医学为主,东院区正在打造以老年医学中心、治未病中心、针灸推拿康复中心为主的医养结合、以医为主的中彝医药医养结合中心。编制床位1000年门诊量约65万余人次,年住院病人3万余人次,手术9000余例。医院2022国家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成绩为B+及以上等次,全省排名第三医院建成国内第一家系统展示彝医药历史源流、文化底蕴和发展成果的彝医药主题博览馆,占地2497.76平方米,是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彝医水膏药疗法的传承基地。建成全国首个中彝药研发中心,中心内收集彝族药材标本1137种,蜡叶标本3125份,彝族药材样品526份,收集彝族医药专著16种,彝族医药图片550幅。

通过不断发展建设,医院先后被授予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民族医药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人文爱心医院”“云南省中医药工作先进集体”“云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级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云南省医德医风示范医院等荣誉称号。

二、内部机构设置

医院设有临床科室31个,医技科室10个,行政后勤科室21个。净资产3.65亿元,编制床位1000张,全院职工1139人,专业技术人员1051人,其中高职110人,中职371人,初职570人。年门诊量约70万余人次,年住院病人3万余人次,手术1万余例。

三、师资队伍

目前拥有硕士研究生导师共计6人,其中针灸推拿学专业硕士生导师2人,中医骨伤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3人及中医外科学硕士研究生导师1人。具有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64人(其中博士学历2人)。拥有有全国最美医生”1人,享受国务院津贴1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3人,云南省彝医学领军人才1名,全国中医特色技术传承人才1人,云南省名中医3人,云南省优秀青年中医6名,云南省优秀青年中医6名,云南省中医临床优秀人才1名,1人入选云南省高层次中医药人才中医药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5人入选中医药学科后备人才培养对象,楚雄州学科学术带头人6名,“彝乡名医10人,固定传承人8名,兴楚名医3人,州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培养人11人,州卫生健康系统学术技术带头人20人,院内名医40。拥有院士候惠民院士工作站,朱兆云专家工作站,云南省名医专家工作站18个。

四、研究生及本科教育教学工作

截止20243月,我院已培养硕士研究生2名,均已就业;在培硕士研究生共计4名。每年接收云南中医药大学本科实习100人左右,按照实习大纲顺利完成实习工作。

五、学科建设工作

多年来,医院坚持“中医特色突出、彝医水平领先、现代科技匹配、专科影响凸显、三名战略落实、管理能力到位”的发展战略,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彝医药临床技术运用、彝药科研及产业发展、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医院拥有骨伤科、肛肠科 2 个国家级重点专科,其中彝医骨伤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民族医重点专科,肛肠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重点专科;骨伤科、肛肠科、推拿科、针灸科4个云南省中医重点专科;康复科、儿科、内一科、风湿病科4个云南省中医特色优势建设专科;皮肤病科、脾胃病、骨科3个省级重点医学中心分中心建设科室;彝医老年病科、彝医皮肤科、彝医肺病科等3个楚雄州中医重点专科,共有 14 个省州级重点专病。有云南省中医药重点学科“彝医学”,云南省彝医区域诊疗中心正在建设中。

六、科研工作

截至目前,医院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5项,其中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中华中医药学会二等奖1项。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72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省级科研课题11项,其它科研课题60项。

围绕彝族医药理论的收集整理,主编出版了《中国彝族医学基础理论》、《中国彝医方剂学》、《中国彝族药学》、《彝族医药荟萃》和《云南彝医药》5本专著和《彝医基础理论》《彝药学》《彝医方剂学》《彝医治疗技术》《彝医古籍文献选读》《彝语言文字基础》6本培训教材,《中国彝医药典籍》首卷《病症用药卷》已出版发行。

2020年医院建成现代化的中彝药研发制剂中心,拥有GMP标准中彝药制剂厂房、研发试制车间、检验中心和成套的生产、检验、研发、中试等设施设备。获得彝药养胃解毒胶囊等4个国家新药证书;研发院内制剂36个;研发彝药保健品2个、20种调体膏方、10种四高六路养生茶方;“彝医水膏药疗法”、“彝族药认知方法”分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云南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新冠肺炎爆发期间,制剂中心申报了具有代表性的防疫治疫的彝族药制剂化疫解毒合剂,成为云南省应急审批的10个防疫制剂之一,疫情期间申报的【彝医“化疫解毒法”防治病毒性肺炎的理论研究与应用】项目获得“2021年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并被认定为“国家科技成果”。

七、其他方面

1)中心建设情况:不断创新管理模式,调整充实优化创伤急救治疗中心、针推康复中心、医学检验中心、医学影像中心、肛肠治疗中心、健康体检中心人员及流程,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建设成效显著。

2)名医馆建设情况:截止目前,名医馆已汇聚了以“全国最美医生”、“中国好医生”、“云南省荣誉名中医”张之道,楚雄州首席彝医药专家郑进教授为代表的50余位临床经验丰富、医疗技术精湛、医德医风高尚的名老中彝医、学科学术带头人,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便捷、更优质的中医药、彝医药服务。

3)对口支援情况:我院先后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昆明市中医医院、上海市同济医院、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共建专科联盟;与牟定县中医医院、元谋县中医医院、大姚县中彝医医院签订医联体建设协议。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