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临床医学院

一、历史沿革

  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南省中医医院建院于1947年,1994年被评定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2007年被评为云南省中医名院,201220172022年分别通过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复审。是集云南省138家省、州(市)、县(区)中医院和相关单位为一体的云南省中医医疗集团总医院。目前实行云南省中医医院、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南省中医医疗集团总医院、云南省针灸推拿康复医院、云南省中医皮肤病专科医院、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六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运行模式。

医院系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2018年获批)、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培育单位2022年获批)、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建设单位、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承建单位、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国家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国家中医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2023年获批)、中医医院信息化示范单位、中医药文化建设示范单位、中医药标准研究推广基地建设单位、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能力建设单位、全国城市社区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示范基地、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男科分会主任委员单位

  医院建成和在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10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28、专病13个,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3个、云南省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0个、省级中西医协同协作基地建设项目2个;省级重点学科7个,云南省中医临床医学中心3个、云南省医学临床研究中心1个、国家中医心血管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1个、国家级名医工作室20个、全国名中医工作室3个(孟如、张良英、罗铨)、省级名医工作室5个、中医药特色优势学科继续教育基地4个,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1个、中医名科8个;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建设基地1个。有中华中医药学会名医名家科普工作室2个、中华中医药学会名医名家科普工作室(建设单位)1个;有国家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项目1个,有云南省医疗卫生单位内设研究机构研究所1个、研究中心10个,省院士专家工作站8个,省科技创新团队2个、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3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2个。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主持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行业专项项目等科研项目。2017年获批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20年获批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医院在医疗技术、科学研究、专科学科和社会服务能力等领域保持稳健的发展态势,自2018年国家启动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以来,连续5年考核评级为A+”,进入全国前18名,位列全省第一。

  目前有光华、滇池两个院区,编制床位1355张,开放床位1253张,现设有科室79个。另设有教研室9个;设有能生产13种剂型93个品种的现代化中药制剂中心1个;设有党总支6个,辖70个党支部。

  在1755名在职职工中,拥有高级职称374人,博士、硕士454人,有国家级、省级等各级各类人才170人。有国家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专家审评委员会委员2人、国家卫生健康委儿童用药专家委员会委员1人、中国中医药临床案例成果库专家委员会委员3人。有博士学位点1个,硕士学位点8个,博士、硕士生导师140余人;年完成门急诊总量179.09万人次,出院4.6万余人次。  

  目前,云南省中医医院开始启动云南省民族医医院项目建设,建设地点位于昆明市官渡区小板桥街道云秀路与安和路交叉口西南侧,用地面积总和为95.52亩的两个地块。项目分两期建设,建设床位1300张,一期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病床规模为800张,建设内容包括云南省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以及云南省中医医院(云南省民族医医院)一期医疗综合区项目三个项目;二期建筑面积约11万平方米,病床规模为500张。项目将建成临床治疗、科研、教学能力具有明显区域优势特色的现代化中医药、民族医药医院;成为现代化、高水平、全流程闭环的云南省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以及能富有民族特色、能助力群众健康、体现传承与创新的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

  医院现已发展成为人才荟萃、技术力量雄厚、科室齐全、设备先进、中医、中西医诊疗体系完备,能够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不同层次的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医疗、保健服务的大型综合性中医医院。

二、内部机构设置

  第一临床医学院下设学生管理办公室、研究生管理办公室、教学管理办公室三个职能部门,设有中医内科学、西医内科学、急诊学、外科学、妇科学、儿科学、骨伤科学、眼科学、耳鼻喉科学9个教研室和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伤科、五官科、全科、中西医结合临床8个学位点。另设有综合模拟实验中心现发展成为学校规模最大的医学实践教学平台,是医学生临床技能训练、岗前培训的重要场所

三、师资队伍

  第一临床医学院有办学办医地点4个(呈贡校区、白塔校区、光华院区、滇池院区)。承办有中医学、中医儿科学及中医骨伤科学3个优势专业,其中中医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国家一流专业。有本科、硕士、博士3个办学层次,目前在校生3534人。现有专兼职教师382人,正高级职称86人、副高级职称144人,博士学位40人、硕士学位234人。现有一级学科中医学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学位授权点8个,博士后导师6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3人,硕士生导师142人。建成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11门。有移动智能终端学习平台2个,图书资源平台28个,教学资源平台16个。

四、研究生及本科教育教学工作

       第一临床医学院承办的中医学专业,于1960年学校成立之初即开始招生,2005年成为省级重点专业,2008年成为省级特色专业,2009年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11年成为云南省一级学科中医学博士学位授权建设单位,同年该专业纳入云南省一本招生并开始招收中医学专业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2012年成为国家级和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3年通过了国家教育部对中医学专业的认证,2014年以新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始试点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结合的佩衡班,2015年成为云南省中医学卓越人才教育培养基地。2016年成为云南省八大重点产业引领品牌专业。2018年获批中医学博士学位授权点,省级立项中医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培育建设项目。2019年成为省级一流专业。2020年成为国家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同年成为国家一流专业。

  中医儿科学专业是2017年获教育部批准新增设专业,2018年开始招生。该专业是一级学科中医学专业下的二级学科专业,是我院最早(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资格的学科,1987年开始招收儿科硕士研究生,2006年获得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儿科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中医儿科学已建成国家级重点学科及云南省中医儿科研究中心,是云南省最具规模的中医儿科医疗、教学、科研基地和面向东南亚进行对外交流与合作的基地。儿科教研室拥有博导1人,硕导9人,教授3人,副教授8人,既有云南省中医,教学名师,还有云南省师德标兵,《中医儿科学》为省级精品课程。

  中医骨伤科学专业是2019年教育部获批复办的专业,2020年开始招生。1996年—1998年学校曾开办过“中医骨伤科学本科专业”三届,后又开办过“前期集中,后期分化”的中医学专业中医骨伤方向,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在此期间培养了400余名中医骨伤专门人才。中医骨伤科学是一级学科中医学专业下的二级学科专业,2001年在具备了中医学本科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开始招收中西医结合临床(骨伤方向)硕士研究生,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资格,2007年开始招收中医骨伤专业硕士研究生,2014年开始招收中医骨伤(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五、学科建设工作

  中医学学科设立于1960年我校创建之初,1986 年获中医儿科学硕士学 位授权,2005年获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2018年获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 权,2019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已招收5届57名博士研究生,已毕业210名博士研究生。

  学科为云南省一流学科重点支持及特色学科,建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5个。中医学2020年入选国家一流建设专业。获得 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三等奖3 项。中医学教学团队为首批省级黄大年式教学团队,获省级研究生教学成

果奖1项,参与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

  学科秉承“承岐黄仁术、传大医精诚、弘滇南医药、济苍生健康”的  人才培养使命,扎根云岭大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人民生命   健康为中心,以传承创新为重点,以服务“一带一”倡议和“健康云南” 为导向,立足云南资源和民族医药富集优势,面向地方经济社会需求,培   养了一大批医德高尚、理论功底扎实、科研创新能力突出的医、教、研全   面发展的中医复合型人才,为支持云南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提供了高层次中医药人才支撑。

六、科研工作

  近五年,立项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35项,其中纵向科研项目经费2702 万元,包括国家级项目51项、省部级项目113项;成果转化和咨询服务到 校金额5990.22万元。发表学术论文中SCI 收录164篇、核心期刊收录169 篇。出版专著32部。获批专利36项,其中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23项,计算机软件著作6项。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 项,省科技进步一 等奖2项、三等奖3项,省卫生科技成果奖三等奖2项,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

七、其他方面

  无

返回